益生菌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定义: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作用机制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植,与有害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例如,双歧杆菌能够占据肠道黏膜表面的黏附位点,阻止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黏附,从而减少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使有益菌占优势,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减少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
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增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例如,某些乳酸菌能够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分泌黏液,黏液层可以防止有害物质和细菌与肠道上皮直接接触。同时,益生菌还能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促进分泌型 IgA 的产生,这种抗体可以中和肠道内的病原体,减少炎症刺激。
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它们可以诱导调节性 T 细胞(Tregs)的产生,Tregs 细胞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少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 1(IL - 1)、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的产生。例如,鼠李糖乳杆菌 GG(LGG)可以激活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促使其诱导 Tregs 细胞的分化,从而减轻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炎症。
益生菌的来源和摄入方式
来源
发酵食品:酸奶是最常见的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其中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泡菜、酸菜等传统发酵蔬菜也是益生菌的良好来源,它们含有乳酸菌,如植物乳杆菌。这些发酵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益生菌,并且发酵过程还会产生一些对肠道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
益生菌补充剂:当通过日常饮食无法满足益生菌的需求时,可以考虑使用益生菌补充剂。益生菌补充剂有胶囊、粉剂等多种形式,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在选择益生菌补充剂时,需要注意菌株的种类、数量和活性。例如,对于改善肠道功能,可能会选择含有多种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组合的补充剂;对于预防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选择含有嗜酸乳杆菌的补充剂,因为它可以在阴道和尿道周围定植,抑制有害菌。
摄入方式和注意事项
按照说明使用:如果是使用益生菌补充剂,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摄入。一般来说,益生菌补充剂最好在饭后服用,因为胃酸在进食后会被食物稀释,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使更多的益生菌能够活着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与其他食物搭配:在摄入益生菌的同时,可以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可以作为益生菌的 “食物”,促进益生菌在肠道内的生长和繁殖。例如,在食用酸奶时,可以搭配一些蓝莓和全麦麦片,这样不仅增加了营养,还能更好地发挥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在预防和缓解炎症方面的应用
肠道炎症性疾病:在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益生菌可以减轻肠道炎症。例如,多项研究表明,VSL#3 是一种含有多种益生菌的制剂,它在治疗轻 - 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VSL#3 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同时增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肠道炎症症状。
全身性炎症疾病:益生菌对一些全身性炎症疾病也可能有辅助治疗作用。在肥胖相关的炎症中,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内毒素血症,进而引发全身炎症。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脂多糖(LPS)等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从而减轻炎症。例如,给肥胖小鼠补充嗜酸乳杆菌,可以降低血液中炎症标志物(如 CRP、IL - 6)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在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中,益生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使免疫反应向抗过敏方向转变,减轻过敏症状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