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知识科普

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内分泌疾病都有那些?

发布时间:2024-10-24 11:40:21

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jpg

1. 消化系统疾病

    - 食管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患者常常会出现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困难或疼痛等症状。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能会引起食管炎,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食管狭窄或巴雷特食管(一种癌前病变)。

        -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与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制、霉变食物)、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早期食管癌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 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常因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导致。胃溃疡的疼痛多在进食后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发生在空腹时,疼痛性质多样,如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关。早期胃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消化不良等表现;进展期胃癌可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贫血、黑便等症状。

    - 肠道疾病

        - 肠易激综合征(IBS):这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但大便常规检查和结肠镜检查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都可能发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症状除了腹泻、腹痛外,还可能出现肠梗阻、瘘管形成、肛周病变等。

        - 肠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都称为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粘连、肠道肿瘤、肠扭转等)和动力性肠梗阻(如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息肉恶变、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消瘦等症状。

    - 肝胆胰疾病

        - 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不同类型肝炎的症状有所不同,但常见的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肝区疼痛等。

        -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等。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减退(如乏力、消瘦、面色黝黑、黄疸、出血倾向等)和门静脉高压(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等)的表现。

        - 肝癌:发病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中晚期肝癌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 胆囊炎和胆石症:胆囊炎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疼痛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胆石症患者可能没有症状,也可能出现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黄疸等症状。

        - 胰腺炎:包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于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患者常出现急性腹痛,疼痛剧烈,多位于左上腹,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脂肪泻、体重减轻)和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如糖尿病)。

2. 肝病

    - 病毒性肝病

        -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乙肝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是无症状携带者,也有患者会出现肝炎的典型症状。乙肝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丙型肝炎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但它慢性化的几率较高,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 丁型肝炎:是一种缺陷病毒,其复制需要乙肝病毒的辅助。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会使病情加重,加速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

        - 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戊肝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在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可能会出现重型肝炎,病死率相对较高。

    - 非病毒性肝病

        -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害。初期通常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肝区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继续饮酒,最终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 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患者的症状与其他肝病相似,如乏力、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

        -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瘙痒等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影响肝内胆管,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黄疸、乏力等症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累及肝内外胆管,可导致胆汁淤积、黄疸、腹痛等症状,还可能并发胆管炎和肝硬化。

        - 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铜代谢障碍,铜在体内过度蓄积,主要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震颤、肌张力障碍、精神症状等。


3. 内分泌疾病

    - 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汗、怕热、心悸、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甲亢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骨骼等多系统损害。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便秘、女性月经紊乱等。儿童期发病的甲减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

        - 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病,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区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发热、甲状腺肿大等症状。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甲状腺会逐渐肿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减症状。

    - 糖尿病

        -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的症状,血糖波动较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为主要特征。发病相对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病情较重时也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

    - 肾上腺疾病

        - 库欣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满月脸(面部圆润、发红)、水牛背(背部脂肪堆积)、向心性肥胖(躯干部肥胖,四肢相对纤细)、皮肤紫纹、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症状。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和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周期性麻痹、手足抽搐等)、夜尿增多等症状。

        -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能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患者会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严重的发作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 垂体疾病

        -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根据肿瘤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症状也不同。例如,泌乳素瘤会导致女性闭经、溢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瘤在儿童期会引起巨人症,在成人则导致肢端肥大症(手足、头颅、胸廓等部位骨骼和软组织增生肥大)。

        - 垂体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等多种内分泌功能不足的症状,如乏力、畏寒、性功能障碍、闭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