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肠道菌群

罗伊氏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reuteri)

发布时间:2025-07-08 10:38:00

关于 Bifidobacterium reuteri,这一名称存在分类学错误——目前公认的菌种名为 Lactobacillus reuteri(罗伊氏乳杆菌),并非双歧杆菌属。

它是由德国微生物学家 Gerhard Reuter 于 1962 年首次分离并命名的乳酸杆菌,具有重要的益生功能。以下是其科学定位及作用的详细说明:

菌群.png

一、分类更正与基本特征

分类地位

正确学名:Lactobacillus reuteri(罗伊氏乳杆菌)

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常见菌株:DSM 17938、ATCC PTA 6475、RC-14 等(不同菌株功能有差异)。

栖息分布

天然宿主:人类和动物(鼠、猪、鸡)的胃肠道、口腔、母乳。

人类定植:60% 健康人群肠道可检出,是婴儿早期优势菌之一。

生理特性

耐酸耐胆盐:在胃酸和胆汁中存活率高,利于肠道定植。

广谱抗菌:分泌 罗伊氏素(Reuterin)(一种广谱抗菌代谢物)。

群体感应:通过信号分子调控生物膜形成,增强环境适应性。

二、核心益生作用(经临床验证)

1. 缓解消化道疾病

作用 证据强度 机制

改善婴儿绞痛 ★★★★☆ 减少产气菌、调节肠神经信号(菌株 DSM 17938 可使哭闹时间减少 ≥50%)。

治疗儿童/成人腹泻 ★★★☆☆ 抑制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增强肠道屏障。

减轻便秘 ★★☆☆☆ 促进肠蠕动,调节肠道神经递质(如血清素)。

抑制幽门螺杆菌 ★★★☆☆ 分泌罗伊氏素降低 H. pylori 活性,辅助抗生素治疗。

2. 免疫调节与抗炎

减轻过敏:

儿童特应性皮炎:菌株 DSM 17938 可降低 SCORAD 指数(严重度评分)。

机制:促进调节性 T 细胞(Treg)分化,抑制 Th2 过度反应。

口腔健康:

抑制致龋齿菌(变形链球菌),减少牙菌斑(含 L. reuteri 的牙膏/含片已商用)。

3. 代谢与内分泌调节

改善骨质密度:

动物实验:增加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菌株 ATCC PTA 6475)。

人体试验:绝经后女性补充后血清骨钙素(骨形成标志物)上升。

潜在降胆固醇:

分解肠道胆汁酸,减少胆固醇重吸收。

三、特殊机制:罗伊氏素(Reuterin)

特性 作用

化学本质 3-羟基丙醛(由甘油代谢产生)

抗菌谱 广谱抑制 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如沙门氏菌)、真菌、原生动物。

抗生物膜 穿透生物膜结构,清除耐药菌。

抗病毒 对包膜病毒(如轮状病毒、疱疹病毒)有灭活作用。

✅ 安全性:罗伊氏素在肠道生理浓度下不损伤宿主细胞。

四、女性健康应用

预防泌尿生殖感染:

菌株 RC-14(阴道用制剂)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加德纳菌,恢复微生态平衡。

哺乳期乳腺炎:

口服 L. reuteri 减少乳房疼痛和病原菌载量(临床试验进行中)。

五、与其他益生菌的关键差异

特性 Lactobacillus reuteri Bifidobacterium(如 B. longum)

属 乳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

氧气需求 兼性厌氧 严格厌氧

标志代谢物 罗伊氏素(Reuterin) 短链脂肪酸(乙酸/乳酸)

母乳传递 ✅ 婴儿肠道主要来源之一 ✅ 部分菌株通过母乳传递

临床优势领域 婴儿绞痛、幽门螺杆菌辅助治疗、女性健康 便秘、免疫调节、肠屏障修复

六、使用注意事项

菌株特异性:

DSM 17938(改善绞痛)、ATCC PTA 6475(免疫/骨骼健康)等功能需对应选择。

剂量与形式:

婴儿绞痛:≥10⁸ CFU/天;

滴剂/胶囊/酸奶需标注活菌数与菌株号。

禁忌人群:

严重免疫缺陷者(如化疗患者)慎用(极少数菌血症报告)。

总结

是什么:乳杆菌属的重要益生菌(原名误作“双歧杆菌”),天然存在于人肠道。

核心作用:

✅ 缓解婴儿绞痛(明星适应症)

✅ 抗感染(腹泻、幽门螺杆菌、口腔/泌尿生殖病原体)

✅ 调节免疫(过敏、炎症)

✅ 潜在骨骼与代谢益处

独特武器:广谱抗菌剂 罗伊氏素。

💡 应用建议:选择临床验证菌株(如 DSM 17938),针对特定健康需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