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导致肥胖:
影响能量吸收:正常的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平衡。当菌群失调时,一些具有较强能量捕获能力的细菌可能会增加,它们能够更有效地从食物中摄取能量,将原本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糖、膳食纤维等发酵分解为短链脂肪酸等可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进而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长期积累便可能引发肥胖。
干扰脂肪代谢:肠道菌群可以参与宿主的脂肪代谢过程。在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变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脂肪的合成、储存和分解。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通过调节与脂肪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生成,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消耗,使得脂肪在体内堆积,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引发慢性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慢性低度炎症。这种慢性炎症会干扰身体正常的代谢过程,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进而促使身体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时也会影响脂肪的分解代谢,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
调节食欲和饱腹感: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与肠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影响食欲调节激素的分泌,如瘦素、胃饥饿素等。当菌群失调时,可能会干扰这些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使食欲增加或饱腹感降低,导致过度进食,从而增加肥胖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