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知识科普

菌草微生态-有哪些常见的通便药物?

发布时间:2024-12-10 09:31:11

习惯性腹泻2.jpg

常见的通便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容积性泻药

代表药物:

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复方制剂如小麦纤维素颗粒。

作用机制:

这类药物富含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肠道内吸收大量水分后膨胀,使粪便体积增大,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产生排便作用。

特点:

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 1~3 天才能发挥作用。

安全性较高,可长期使用,特别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及老年人、孕妇。

二、渗透性泻药

代表药物:

聚乙二醇:如聚乙二醇 4000 散,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渗透性泻药之一。

乳果糖:除了通便作用外,还可降低血氨,用于治疗肝性脑病。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但一般不常规使用,因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作用机制:

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增加肠道内容物的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特点:

起效时间较容积性泻药快,一般 1~2 天可见效。

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三、刺激性泻药

代表药物:

比沙可啶:通过刺激肠黏膜神经末梢,促进肠道蠕动和分泌。

蒽醌类泻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

作用机制:

直接刺激肠黏膜或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促进排便。

特点:

起效快,一般 6~12 小时可发挥作用。

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对其产生依赖,减弱肠道自身的蠕动功能,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

四、促动力药

代表药物:

普芦卡必利:作用于肠神经系统 5 - 羟色胺受体,促进肠道蠕动。

莫沙必利:主要作用于上消化道,但对肠道也有一定的促动力作用。

作用机制:

通过增强肠道的动力,促进粪便在肠道内的传输。

特点:

适用于肠道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患者。

一般与其他通便药物联合使用,单独使用效果可能有限。

五、润滑性泻药

代表药物:

甘油:如开塞露,通过肛门给药,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液状石蜡: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润滑肠道,使粪便易于排出。

作用机制:

在肠道内形成润滑层,减少粪便与肠壁的摩擦,使粪便易于通过。

特点:

起效快,主要用于临时缓解便秘症状。

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且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