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肠道菌群

嗜粘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发布时间:2025-07-01 11:38:22

菌群.png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中文也称嗜黏蛋白-艾克曼菌)是人体肠道中一种关键的共生细菌,属于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它于2004年被首次分离,因能高效降解肠道黏液层的主要成分——黏蛋白而得名。以下是其核心特性与作用详解:

🔬 一、基本特性

  1. 生存策略

    • 黏蛋白依赖:以肠道黏液层中的黏蛋白(如MUC2)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不依赖食物残渣生存。

    • 生态定位:定植于肠道黏液层外层,与肠上皮细胞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致病菌。

    • 耐氧性:暴露于空气中24小时仍可存活,适应肠道低氧环境。

  2. 丰度规律

    • 健康成人肠道中占比约 1%-5%,婴幼儿期丰度最高,随年龄增长或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显著降低。

    • 百岁老人肠道中其丰度明显高于普通老年人,提示与长寿相关。

⚙️ 二、核心作用与机制

✅ 1. 守护肠道屏障

  • 修复黏液层:降解旧黏蛋白,刺激杯状细胞分泌新黏蛋白,使黏液层增厚 20-30%(物理屏障)。

  • 强化细胞连接:分泌胞外囊泡(EVs),激活肠上皮TLR2受体,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减少“肠漏”。

✅ 2. 调节糖脂代谢

  • 控血糖:

    • 激活AMPK信号通路,增强肌肉和肝脏的葡萄糖摄取。

    • 促进肠道L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 降脂防胖:

    • 抑制肠道脂质吸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 临床试验:肥胖者补充3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8.6%,体重↓2.3kg。

✅ 3. 免疫调节与抗炎

  • 抑制炎症: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提升抗炎因子IL-10。

  • 增强抗癌力:

    • 提升PD-1免疫疗法对黑色素瘤、肺癌的疗效(小鼠存活率↑90%)。

    •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

✅ 4. 神经保护与抗衰老

  • 延缓脑退化:

    • 帕金森病模型:减少α-突触核蛋白沉积,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降低脑内Aβ斑块负荷,改善认知功能。

  • 延长寿命:移植至早衰小鼠体内,寿命延长 10-15%。


🌿 三、如何增加体内Akk菌?

1. 天然饮食策略

有效成分食物来源作用机制
多酚类蔓越莓、石榴、葡萄、绿茶鞣花酸促进Akk菌增殖
膳食纤维菊苣、洋葱、大蒜(含菊粉/低聚果糖)发酵产生丁酸,优化菌群环境
Omega-3脂肪酸三文鱼、亚麻籽、奇亚籽抗炎,改善肠道黏液层完整性

2. 生活方式干预

  • 间歇性断食(如16:8模式):禁食期促进黏液层修复,提供Akk菌生长空间。

  • 避免高脂饮食:动物脂肪(猪油/黄油)抑制Akk菌,植物脂肪(橄榄油)影响较小。

3. 直接补充

  • 灭活菌制剂:巴氏灭菌后的Akk菌(如Pendulum Akkermansia®)保留活性功能,安全性高,已用于临床。

  • 活菌制剂:仍在试验阶段,需严格厌氧包装(该菌对氧气敏感)。


💡 四、关键突破:灭活菌仍有效!

研究发现:

巴氏灭活的Akk菌(失去繁殖能力)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 激活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增强屏障功能。

  • 诱导GLP-1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优势:避免活菌潜在风险(如菌血症),更易储存和运输。


📌 总结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肠道健康的“基石菌”,核心价值在于:
1️⃣ 修复肠道屏障 → 防肠漏、抗炎症
2️⃣ 调节糖脂代谢 → 改善肥胖、糖尿病
3️⃣ 增强抗癌免疫 → 协同免疫疗法
4️⃣ 神经保护 → 延缓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
日常建议:优先通过饮食(多酚+纤维)和间歇性断食自然提升其丰度,代谢疾病患者可考虑灭活菌补充剂。

研究动态:2024年《Cell》新发现其代谢产物丙酸盐可直接进入大脑抑制神经炎症!